現(xiàn)代制造有許多是有一定批量的,但批量生產的產品如何達到穩(wěn)定的質量,有許多需要研究的。但我覺得,如果這種制造是金屬切削加工,那么,刀具的穩(wěn)定性是必須加以考慮的。
我在做銷售工作時,曾經遇到一個航天工業(yè)的刀具管理者。他告訴我他曾試過一些進口刀具,發(fā)現(xiàn)加工的質量不見得比他們老師傅自己磨的刀更好,我很理解。航天工業(yè)所使用的工件材料有一定特殊性,批量也不是很大,刀具廠商在綜合考慮性能和經濟性的平衡之后,常常用一些為其它材料設計的刀具來進行替代加工。這就會形成專業(yè)廠家的產品可能不如老師傅手工磨的狀況。但是我問那位管理者,他有沒有考慮過老師傅退休以后怎么辦?老師傅不幸染病必須休息怎么辦?他還能保證零件的正常加工嗎?
他沉默了。他很明白他們的小師傅不太會磨刀,而且對學習磨刀的興趣也不大。一旦老師傅不能來工作,他們的工件質量就很難保證。
我建議他使用標準的刀片。雖然與他們老師傅磨的相比,這些刀片可能有些小的瑕疵,但可以接受,被加工產品的質量也完全達到了要求。這些刀具能夠向他們提供制造流程穩(wěn)定運行的更好保證,降低風險。他回去考慮了一下,接受了這個穩(wěn)定化的建議。
刀具的穩(wěn)定性還體現(xiàn)在許多方面。譬如刀具的材料、涂層、幾何參數(shù)、槽形、安裝夾緊等等。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引發(fā)刀具性能的波動,而其交互作用的結果,也許是我們無法預料的。前幾天在看上海有線電視臺紀實頻道一則關于俄羅斯一架嶄新的空客 A310 發(fā)生墜機事件的記錄片時,其中的一句話給我留下較深的印象:災難的發(fā)生往往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
加工中刀具毀壞造成生產事故的情況也有,其中絕大部分也是由多種原因的不穩(wěn)定交互作用形成的。我們要避免這些事故,就要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保證刀具質量和性能的穩(wěn)定性。
生產的穩(wěn)定性有時還依賴于刀具廠商的技術功底。客戶原料、毛坯的變更,機床設備和夾具的更新,都可能會對刀具提出新的適應性要求。刀具如何改變才能適應客戶的變化,有賴于刀具廠商的技術功底,也有賴于刀具廠商的服務意識。
刀具質量以及用戶使用這些刀具的穩(wěn)定性有時還取決于刀具制造商的經濟實力和管理意識。曾經有一次與某刀具廠商聊天,他坦言他們銷售的刀具質量不是那么穩(wěn)定,甚至發(fā)生過同一個客戶兩次采購的同型號麻花鉆,顏色也不一樣,一次是偏白色的,而另一次則是黑色的。究其原因是這家刀具供應商的這種麻花鉆并不是自己生產的,而是委托其它廠商生產的。要命的是他們委托的不止一家廠,而且他們又沒有對表面處理提出過要求,于是乎各廠自行其是,他們也就稀里糊涂發(fā)給他們的客戶。管理上的這種混亂現(xiàn)象必然會造成產品質量的不穩(wěn)定。
經濟實力也一樣重要。有家國內刀具廠制定了符合 ISO9000 的質量管理標準,對原材料的采購作出了規(guī)定?上У氖牵皫啄暧捎诮洕б娌缓,所欠的三角債導致大型正規(guī)鋼廠不給他們發(fā)貨,于是,他們的采購人員便到處采購,只要能提供賒銷的就好,管不了原材料的質量了。結果原料不過關,產品質量至少也是很難穩(wěn)定的。
還有些廠商的生產 / 倉儲基地過于集中,這樣固然有利于降低成本,但卻留下了風險。一旦生產 / 倉儲基地遭遇火災、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或者戰(zhàn)爭、罷工等事件,客戶的需求就有可能得不到及時的滿足,客戶生產的穩(wěn)定性就會受到影響。
只有穩(wěn)定的刀具質量和刀具供應鏈,才能保證生產流程的穩(wěn)定。
而所謂刀具選擇的經濟型原則,是指以增加收入、減少支出為選擇刀具的主要原則。
這一原則常常是我們選擇刀具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只是許多人的認識比較片面,把這個原則的內容狹隘化了,才引出我在以前所論述的“刀具選擇的效率原則”等。
我們認識刀具選擇的經濟性原則,一定要全面地、因地制宜地進行分析。 比如我們前面談到的效率原則,在加工產能不能達到產量要求時特別重要。尤其是一些企業(yè),實際上存在著一些生產瓶頸,即個別工序的生產能力制約了整個車間、甚至是這個企業(yè)的生產能力,這時提高效率就會成為改善生產能力的首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