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加工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加工產(chǎn)品向著高精度、高質量和高難度的方向發(fā)展,板料的多次成型及特殊成型方法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電機殼體是一種表面質量和精度要求較高的零件,其內(nèi)外圓壁都需要進行變薄拉深。但是,變薄拉深在實際生產(chǎn)中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在變薄量一定的情況下,由于模具參數(shù)選擇不合理,拉深時很容易將筒壁拉裂或拉斷;或需要再增加一道變薄拉深工序,造成模具成本的提高。實踐證明:在其他條件諸如材料、摩擦、變薄量一定的情況下,半錐角的大小是一個關鍵的因素。(見圖1)
圖1 凹模半錐角a 關于半錐角的選取,目前尚無準確的公式、曲線或表格,一些專業(yè)書籍和相關的手冊也只給出了半錐角的大致范圍,且各不一致。例如有些文獻給出半錐角為10—30度,而有些為12—25度。錐角過小,變薄成形趨近于擠壓變薄,增大了摩擦阻力;錐角過大,使變薄拉深的難度加大,增大了總成形力。因此如何在一定的條件下推出了最佳半錐角問題,有人曾采用功平衡法,在作了相當?shù)募僭O和簡化的條件下推出了最佳半錐角的顯示表達式,但并未做詳細、深入的研究討論。
通過計算機數(shù)值模擬技術的應用,本文就半錐角對總成形力的影響做了研究,從而在電機殼的變薄拉深成形中選擇合適的半錐角,保證了拉深成形的合理性,同時為模具設計提供了依據(jù)。
1. 產(chǎn)品分析
電機殼體平面尺寸圖及零件圖如圖2、3所示:
圖 2 電機殼體尺寸圖3 電機殼體成品件 由圖1可以看出,該電機殼體成型較復雜,主要工藝是內(nèi)圓的正拉深和外圓的反拉深,制件內(nèi)外殼及底部壁厚不同,因此需要變薄拉深成形。且側壁變薄量大,底部圓角較小,要求表面質量良好,精度較高,沒有變形、劃痕、起皺等缺陷。其結構是軸對稱的筒型件,因此可以利用筒型件的拉深成型方法來處理。這里主要研究外圓壁變薄拉深工藝。電機殼體所用的材料為37號鋼(DQSK),材料厚度t=1.6mm。
2. PRO/E三維建模及數(shù)值模擬
2.1 三維建模
如圖4為電機殼體半成品變薄拉深模具示意圖:
圖4 變薄拉深成形示意圖 圖中凹模半錐角一般采用導角形式而不用圓角,采用圓角增大成形摩擦力,對模具損耗很大,不利于變薄成形。
2.2 Dynaform拉深數(shù)值模擬和結果分析
采用Dynaform模擬軟件對變薄成型過程進行分析,求解器采用LS-DYNA,基于增量法有限元理論,分析結果準確可靠。該軟件所有的缺省參數(shù)設置都是應用于沖壓成形分析的。運用DYNAFORM進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將PRO/E產(chǎn)生的文件轉換成該軟件可識別的igs格式,再將文件導入,如果導入后的文件信息有缺陷則可以用DYNAFORM軟件自身的功能進行修復,以達到模擬的要求。
1) 確定模擬參數(shù)
拉延類型: Inverted Draw; 接觸類型:Forming_One_Way_Surface_To_Surface ; 毛坯: 材料Type 37(板金成形模擬中一個 3-參數(shù)的理想模型,平面應力狀態(tài),各向異性材料),屬性: BELYTSCHKO_TSAY SHELL,厚度方向積分點NIP:5; 凸模: 剛體,靜摩擦系數(shù): 0.125,動摩擦系數(shù): 0.1,移動速率:8000mm/sec;NIP:3; 凹模:剛體,靜摩擦系數(shù): 0.125,動摩擦系數(shù): 0.1;NIP:3; 壓邊圈: 剛體,靜摩擦系數(shù): 0.125,動摩擦系數(shù): 0.1;NIP:3;
2) 變薄拉深的模擬結果
通過對坯料形狀、壓邊圈及模具半錐角等參數(shù)的控制,使模擬結果盡量趨近實際情況,從而得到質量高的合格產(chǎn)品。另外在變薄拉深過程中存在著凹模半錐角和一次變薄率的影響。半錐角一般在10-15度間,本文選擇15度,而如果變薄率超過材料的臨界變薄率,就會使制件產(chǎn)生拉裂,必須分多次變薄拉深。一般臨界變薄率為0.25-0.30之間。就該殼體的變薄率(t-t’)/t=(1.6-1.45)/1.6=0.09遠小于臨界值,所以一次拉深不會產(chǎn)生裂紋,下面的模擬結果圖也說明了其正確性。
圖5 3. 半錐角對總成形力的影響
在變薄拉深中,半錐角對最終的外圓壁成形質量影響不大,但是對于模具總成形力有較大影響。因此選擇最佳的半錐角結構有利于降低總成形力,降低產(chǎn)品對設備的要求。
分別將凹模半錐角a定為5º、10º、15º、20º、25º及30º。在凹模建模時可利用PRO/E的零件族命令只改變錐角角度,這樣可以省去很多重復建模的過程。在變薄厚度不變的情況下,利用模擬研究不同錐角下對總成形力大小的影響,找到電機變薄成形中的半錐角。通過數(shù)值模擬得出不同錐角時總成形力的值如表1所示:
表1 凹模半錐角對總成形力的影響
半錐角 |
5º |
10º |
15º |
20º |
25º |
30º |
總成形力(KN) |
38.0 |
38.4 |
38.5 |
39.0 |
41.3 |
41.8 | 由表可知,總體上看,在50~300范圍內(nèi)總成形力的變化不是很大,但是仍然存在著小的區(qū)別,詳見圖6:
圖6 半錐角與總成形力圖 從圖可以看出,半錐角在50~300間總成形力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但在5º~15º間總成形力變化很小,考慮到小的角度會使凹模與材料摩擦增大,故電機殼變薄拉深中最終選取15º作為半錐角。
4.結語
本文對電機殼體的變薄拉深成型過程做了分析,并對半錐角對總成形力的影響做了研究。通過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對成形過程進行分析。由分析結果可知,對凹模半錐角的優(yōu)化,可以明顯降低總成形力,降低了生產(chǎn)設備的要求,并且產(chǎn)品也達到了實際生產(chǎn)的要求。另外利用數(shù)值模擬技術可以縮短模具研制周期,提高產(chǎn)品的經(jīng)濟效益。 |